close
明天,小ㄉㄨㄞ就要正式學小提琴了,這幾個星期,為了小子要學琴這件事,媽媽我在心裡反覆思量,百轉千折,或許人家也會覺得奇怪,不過就是學個琴,不是大家都在學嗎?找個老師不就成了,有什麼好想的?但是,我會很嚴肅看待這件事,主要是因為讓孩子學琴不是只有金錢跟時間心力的付出,還有父母的心態與孩子的學習態度,都是我必須先很仔細想過的,除了這期間反覆跟小子溝通外,我也一口氣讀了兩本有關如何陪孩子學音樂的書,包括「和孩子共圓音樂夢」、「我家也有莫札特」等,預先為自己跟小子往後的學琴生活做準備,總想著古云:「君子慎始」這四個字的意思,不希望小子的學琴是隨隨便便地開始,然後可能潦潦草草的結束,走過一遭船過水無痕。但一方面又擔心自己過於嚴肅看待,繃得太緊,而過早讓小子承受莫名壓力,對音樂從此心生畏懼、再也不肯與之親近,也非我所願。拿捏之間,要不斷提醒自己,深呼吸、放輕鬆!對於學琴這件事,我腦海中還是浮現許多甜蜜的回憶的。說到學琴的動機,就像那天小子跟我老實招供的,他之所以會想學琴,是因為去年在貓空纜車站,看到一個約莫小學中高年紀的男孩子拉琴,他才想學的(那次小ㄉㄨㄞ看得目不轉睛)。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也是因為看到人家彈鋼琴的樣子,就開口跟媽媽說:我想學琴!ㄉㄨㄞ外婆也是一股傻勁,雖然完全不懂鋼琴是什麼碗糕,想說孩子既然開口了,於是便找了報紙的分類廣告聯絡老師,開始風塵僕僕每週一次騎著小摩托車載著我去老師那學琴,還為我添購的一架中古鋼琴。我到現在都還記得,近三十年前的鋼琴課,一個小時要400元,一架30年的中古鋼琴要價也要3萬元,家裡就這樣為我花了錢。只可惜,那時候年幼無知,或許沒有真正培養對音樂的認知與愛好,家中也沒有人懂得古典音樂,在興頭過後,對於枯燥的練習開始感到不耐,漸漸地便躲懶不練習,媽媽也很少要求我,結果當然是彈得哩哩拉拉的,斷斷續續學琴、也換過一兩個老師,上國中時就自然中斷了。

後來上高中,因為學校有音樂資優班,感覺到處都聽得到音樂,自己對音樂的愛好慢慢地培養起來,在高中三年,我除了高一高二參加國樂社外(學過橫笛跟十七孔圓笙,相信我,現在已經全部還給老師了),又自己去學吉他(大學後遇到太多高手,自慚形穢也放棄了),後來還又重新學了一陣子的鋼琴(媽媽還為我花錢把家中的鋼琴重新調音),之前會彈的唯一一首小奏鳴曲程度的曲子—甜蜜的變奏曲,就是那時候練的,還記得高二還是高三音樂課的考試就是彈這首呢!高中時候的音樂課都是音樂班的老師幫我們上的,記得高一的音樂欣賞就是聽「霍夫曼的船歌」,每年校慶音樂班的管弦樂團必演招牌曲目是比才「卡門」的「鬥牛士之歌」,全場為之陶醉,那美好的樂音至今還在我腦海久久揮之不去,可以說,高中三年的回憶都是伴隨著美好音樂的。

上大學後比較少碰樂器了,一直到小ㄉㄨㄞ出生,陪著他們聽各類的音樂,才會慢慢重拾對音樂的喜愛,而去年的日劇「交響情人夢」,更是引爆我對古典音樂的熱情,自己也練起了鋼琴,有著音樂為伴的生活,感覺真的很幸福。

也因著自己幼時的學琴經驗,我會希望小ㄉㄨㄞ不管要不要學樂器,都能先喜歡上音樂,真的要學樂器,也能有一個好的開始,而在學音樂的路上有人可以陪伴著,即使學習過程中累了、倦了,也有人當個好的啦啦隊,陪他度過低潮期。我很清楚自己的想法,給孩子學音樂,不是要他以後要就讀音樂班,有足以炫耀的琴技,而是透過學習音樂的過程,認識音樂這個好朋友,再者透過學習的過程,養成對事物的專注與認真。

在此引陳藍谷教授所寫的「和孩子共圓音樂夢」一書中所提醒的,在陪孩子學音樂的過程中,家長應有的心理建設:

第一針預防針:堅定自己的信念,瞭解自己想給孩子學音樂的初衷。
第二針預防針:瞭解孩子們大部分是需要家長的督促,才能逐漸養成練琴的習慣。
第三針預防針:耐心的陪伴,在孩子克服困難後,毫不吝嗇的給予他們鼓勵和讚美。
第四針預防針:金錢的預防針,學音樂相關金錢的付出是不可少的。

想過之後,心情比較篤定了,想起最近看的一本小說--「追風箏的孩子」,裡頭有一句話,小哈山在為阿米爾追風箏的時候回頭說的: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」,這是朋友之間義無反顧的情誼,但這句話何嘗不是天下癡心父母的寫照?

寫在小ㄉㄨㄞ學小提琴的前夕,一個準備開始當琴僮的媽媽,為你,千千萬萬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